索尼人一直以来都认为索尼是新技术和产品的提倡者,而不是顾客意见的追随者。这一点让索尼吃了不少的苦头。
如今的索尼早已从当初的家电制造转向了多元化的方向,除了传统的电子制造及家电制造外,触角早已延伸到电影、音乐、网络等内容产品,但多元化的索尼却远没有了当初在制造业时的盛名。
索尼这家已有65岁高龄的企业如今面临着诸多困惑,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让索尼的感冒又加重了,索尼开始自救,全球裁员2万人,并关闭了部分工厂,希望通过削减人员成本来减缓亏损,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截至3月31日的2010财年,索尼净亏损为410亿日元(约合4.45亿美元),这是索尼上市50年来,首次连续两个财年出现亏损。
曾经是日本,乃至堪称全球电子制造业翘楚的索尼如今已深陷亏损的泥潭,在充满创造力与日新变化的IT行业里,被微软、IBM,甚至韩国三星的光环映照下,索尼有些黯然失色。
忽略市场需求 索尼为创新而创新
1945年,二战刚结束的日本东京,井深大在东京的一片废墟上成立了东京通信研究所,这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的雏形,也成就了日后风靡全球的索尼公司。从创业初期的无法稳定成长的十年后,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的出现让索尼营运进入佳境,而被索尼创始人之一的盛田昭夫誉为“特丽珑显像管是仅次于索尼商标的宝贵财产”的映像管技术让索尼一跃成为国际化的知名大公司,成就了索尼长达30多年的霸业。而其Walkman的创新更是引领了全球年轻人的时尚,创造了耳机文化,以致于盛田昭夫受封英国爵士,英国媒体以《起身,索尼随身听爵士》表示尊敬。
可以说,索尼的半个世纪犹如锐气风发的青壮年,不论是技术上的创新,还是应用上的创新,不断涌现的创新产品让索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然而在索尼的后十年间,创新却打了折扣,固守创新的索尼,因为脱离市场、为创新而创新而深受羁绊。
这一转折或许是从索尼在Betamax与VHS影像纪录竞争中惨败开始的,当时索尼的家用盒式录像带Betamax在性能上优于竞争对手,但由于好莱坞影视录像多用VHS标准,索尼的录像磁带一败涂地。盛田昭夫认为有必要将最高档的硬件与最先端的内容结合,才能掌握市场,自此开始了索尼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协同战略。此后索尼大举打入美国软件市场,先买唱片公司,接着入主哥伦比亚电影,后又组财团收购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意图在于控制内容,主导世界制作标准,为其硬件销售提供便利。
但索尼软硬件的协同战略只强调其自身的协同,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其软、硬件常见的排他性让索尼如意的算盘常常落空,不被消费者接受,协同不成,经常反成桎梏。比如索尼推出的音乐播放机PSP只能用索尼自己的音乐卡,消费者只能一次次地购买昂贵的索尼音乐卡,此外为了防止盗版,索尼的音响产品只能收听自己开发的ATRAC制式,而不与市场上通用的MP3制式兼容。
索尼人一直以来都认为索尼是新技术和产品的提倡者,而不是顾客意见的追随者。这一点让索尼吃了不少的苦头。
成功创新的盲目自大让索尼反应迟顿
特丽珑显像管所带来的辉煌,让索尼产生出无比的自信,walkman的成功又让索尼完全沉浸在创新所带来的满足感中,他们相信自己的眼光,执着于自己的科研,有时甚至忽视小瞧了索尼之外的创新与变化。
1990年代中期,面对发展平板电视还是CRT电视,心有旁骛的索尼保守地选择了继续坚守特丽珑显像管,错误的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直到出井伸之离任后,索尼才开始消费电子业务的重振计划,2007年,在长期的犹豫之后,索尼终于选择放弃了特丽珑,选择押宝液晶电视,试图把液晶电视打造成平板的特丽珑,。但几年的摇摆,长期的犹豫令索尼丧失了切入的最佳时机,三星、LG已抢占了大量市场。
而迟到者的角色在与苹果的较量中又再次担当。当苹果的MP3播放器成为随身听主流的时候,Sony头上的王者光环在苹果iPod的挤压下,变得暗淡无光。而作为昔日随身听霸主的Sony,无论从感情还是经济上都无法接受这一改朝换代的事实,而在苹果、三星等厂商纷纷大张旗鼓的对MP3投入的时候,Sony还是坚定的认为自己的MD才是最好的音乐播放器,代表着最完美的音质,因此也只是零星的推出几款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MP3播放器。
直到2005年,Sony开始卷土重来,进行战略转移,重新评估和审视了MP3市场,并一口气发布了多款MP3随身听,把竞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苹果,希望籍此夺回失地,东山再起,但总归成为了迟到者。
今天,当苹果的iPad再次风靡时,索尼近日表示,索尼正在考虑研发一款平板机PC,但是他们需要进一步观察消费者对平板机的热情。并同时强调,这种考虑与苹果无关,几年前就有此考虑。也许这种犹豫是一种谨慎,但无疑在苹果推出iPad后,作为其他的后来者总是要顶住iPad风靡所带来的市场压力。
成就了索尼的创新,同时又封闭了索尼的再创新, 这看似矛盾的统一体在索尼身却得到了体现,但无论如何,视创新为生命的索尼走出泥潭困境需要的还是不断突破自我、迎合市场及消费者需求的新索尼式创新。
创新依然是索尼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