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安装_暖通仓-全球集采展购交易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商务学院 » 企业管理 » 组织结构 » 正文

彰豪的转型之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4  浏览次数:89
核心提示: 彰豪公司董事郑先生最近很烦恼。公司产品销量2007年前还能保持每月100吨的销售量,现在平均单月不足50吨;以前产品利润都在50%以上,由于各种成本上升,现在公司的毛利能维持10%就不错了,再扣除各种费用,最后的净利润几乎是亏损。 郑先生常常反思:创业之初,到处都是机会,现在却很难嗅到市场在哪里。如何转变代工厂配件供应商的身份,如何实现企业的转型与突破?
 彰豪公司董事郑先生最近很烦恼。公司产品销量2007年前还能保持每月100吨的销售量,现在平均单月不足50吨;以前产品利润都在50%以上,由于各种成本上升,现在公司的毛利能维持10%就不错了,再扣除各种费用,最后的净利润几乎是亏损。

郑先生常常反思:创业之初,到处都是机会,现在却很难嗅到市场在哪里。如何转变代工厂配件供应商的身份,如何实现企业的转型与突破?

并购难融合

与郑先生有着良好私人关系的a公司,从事品牌箱包塑料产品的研发。在新《劳动法》刚颁布时,由于劳资关系处理不善,引起工人罢工,此后又由于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虽经彰豪几次出手相救,却再难重新振作。考虑到a公司的研发实力与市场客户资源,彰豪寄希望通过并购实现产业的整合。

正式启动并购是2009年10月。a公司与彰豪各占一半股份。看起来不存在谁控制谁,但问题也由此而生。

首先是经营理念不合。彰豪公司3个股东是同学,后来一起创业,股东间各司其职,内部偏重于制度与流程管理,而a公司在内部经营管理上,主要为老板的口令式管理,并时常越级代管。老板的家族人士在公司运营上处处插手,这与彰豪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其次是内部控制与管理。彰豪已经采用erp软件管理。但a公司在资产管理上,特别是模具资产管理混乱,重要资料管理不到位,经常出现员工离职不交接资料的情况。在账务核算上更是混乱,由于过分关注客户的交期和满意度,财务对货物的记录与管理明显落后,出现大量货物已出、财务却没有及时记录的情况,这给并购过程中的尽职调查及资产评估造成很大困难。再次,因为a公司资金层面一直比较紧张,加上没有很好的维护客户关系,造成供应商对其极不信任,a公司95%的采购都是付现或需预付90%货款。为了控制a公司的现金流,原协商由彰豪公司在并购期间接管a公司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次出现a公司私下把收取客户货款转走的问题。最后是a企业管理者心态的变化。a公司是在无奈之下要求彰豪来并购的,但在心理上又无法接受,觉得被收购后在人格上就要低一等,会受约束与管理,在个人行为上开始变得急躁。
彰豪被迫于2010年4月选择放弃收原购计划,曾经借贷给a企业的资金能否收回,还是个未知数。

无处不在的内伤

彰豪希望通过收购方式实现转型的想法破灭,不得不再次思考:如何从内部找出一条转型之路?

彰豪作为皮革包具产业价值链的最末端,在代工配件供应上受到上下游产业的挤压。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是锌,价格波动性大。虽然大部分的客户报价有效期是6个月,可是当客户发现原料在下跌时,虽然在报价有效期内,却要求单价必须下降,但有的时候,其他的成本,如柴油、电镀原料、表面处理药剂等辅料却在上涨。当原料上涨时,公司申请涨价却又非常难,客户往往坚持按有效期内的报价来执行。如果在原料采购时机上把握不好,就会出现采购时正好是高价,订单高峰期却又遇上锌价下跌期,这样两头受夹。加上公司90%的采购使用的是人民币,在付款时70%用外币支付,人民币升值给企业的成本方面带来很大压力,公司却无法向上下游转移。

人才不济

彰豪目前员工学历普遍是初中毕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使用。起步时客户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现在整个市场都在发生变化,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变高,不能有毛刺瑕疵,环保性能要求还要达到欧洲重金属的标准。
为了解决产品与技术的问题,公司希望将目前的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将技术型员工提到20%的比重,招聘专业对口的员工。员工学历也升到至少中专、大专学历,在高层管理人员储备中,最低要求本科学历。

可是目前的人才招聘现状是,从3月份开始,去人才市场找工作的人很多,但是愿意去制造业企业的人很少。公司给出的待遇比同行业的要高,但是高薪资却很难找到匹配的技工,而招聘的一些大专毕业生,能直接上岗的却很少。

新的高技人才难找,如何留住老员工也成了一个难题。“虽然公司将整体工资水平上调了30%,但公司80%的老员工在公司呆了七八年,目前在陆续离开。”郑先生说,“公司没有新技术人员的加盟,老员工却不断离开,让转型变得更加困难。”

新市场如履薄冰

彰豪希望进一步开拓新客户,但面对最终客户时,却又多显无奈。郑先生说:“如果转向直接与品牌厂家联系,把中间的代工客户吃掉,品牌客户是不敢下单的,这是行业的潜规则。金融危机时,有的企业有挑战过行业潜规则,但都不是很成功。”

同时还要考虑到直接面对市场时的新问题,比如合约风险、付款纠纷以及研发技术的瓶颈等。“总体来说,做外贸代工配件商就显得轻松,模式清晰,但利润之微已逼得企业不得不转型,可是目前国内的商业环境不尽如意,明知企业转型势在必行,却又很无奈。”郑先生坦言。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