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个细分行业参与竞争的特点,使得中粮集团必须比其他企业更加重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并将风险控制措施严格落实到实际业务流程中去。
两个层面管控风险
中粮集团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集团在2011年特别编制了《中粮集团风险分类指引》,对集团业务参与的每一个行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定义。同时,中粮建立了每年更新的机制,每年年底会展开全集团范围的风险重新梳理和评估工作,汇总分析集团所面临的各项风险。
在具体风险管控上,中粮集团会进行风险程度判定,并将其分为集团和经营单位两个层面。在集团层面,中粮集团按照风险影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两个维度制定标准,按照确定的标准来衡量风险的水平;在经营单位层面,不同经营单位参考集团标准,根据自身业务实践,制定各自的风险评估标准,综合评价不同风险对本业务单位经营目标的影响。
基于风险评估工作,所识别的风险会被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针对高风险,集团和各经营单位会及时制定或完善管控措施,并立即落实进行重点管控。针对中风险,集团和各经营单位同样会制定或完善管控措施,增强管控。针对低风险,则主要采取日常监控的措施,防范风险等级出现变化。
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最终评估的高风险即重大风险均由中粮集团统一管控,“例如食品安全风险、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
在风险管控的实施上,“具体如何做,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例如食品安全风险,中粮必须选择风险承担的策略,即便是因为合作伙伴的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粮集团也会责无旁贷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则需要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采用风险对冲策略。“总体而言,中粮集团整体的风险偏好是通过准确地把握市场机会和稳健地业务运营,实现集团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采取“全产业链”战略,从源头开始,打造原料端、生产端、运输端、流通端、监管端等环节的无缝连接,构建全过程控制体系,提高源头掌控能力,规范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加强销售流通环节管理,并推动食品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全方位保障业务运营的安全有序。
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产业链恰恰是降低风险的战略举措。”通过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培育风险文化,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制定内控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可以规避或控制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具体风险。在夯实管理基础的前提下,把管理重点放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例如食品的安全检测环节,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整个链条运转的效率,实现食品的安全可追溯。
中粮也在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和面向人员的风险管控措施。“我们针对管理层反腐倡廉,出台了《中粮经理人职业操守十四条》,对经理人的廉洁从业要求提炼为14句话,是中粮经理人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中粮集团还针对各经营单位效能监察工作,确立了“效能监察五步法”,包括进行岗位风险排查、特定领域教育、“三重一大”决策、内部控制制度、专项治理惩处五个步骤,将具体廉洁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业务环节,每一个岗位。
食品安全战略落地
自2005年以来,中粮集团用于“全产业链”布局的投资总额高达700亿元人民币。“该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在未来几年内,我们不会再进行新的大规模投资。”正因为如此,中粮集团在未来数年的主要风险管控,将主要倾向于企业内部业务本身。
作为粮油食品行业重要的国有骨干企业和中坚力量,中粮集团一直致力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这是中粮的责任和义务,这个作用不是空泛地说的,而是落实在企业的具体经营中。”
通过实施“全产业链”战略,中粮集团建立了国内最大、最完善、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大宗粮食贸易、物流体系。在加工领域,中粮通过投资和布局,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保证了粮油食品的迅速供应。在销售领域,中粮也形成了掌控终端消费市场的有效力量。
但食品安全的落实和风险管控,在相当时候仍然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的合作。在收购蒙牛乳业之后,中粮集团先后引进全球第五大乳企丹麦爱氏晨曦(Arla)和世界食品巨头法国达能集团,作为蒙牛的第二大、第三大战略股东,加速蒙牛与国际接轨,开启蒙牛乳业在产业链布局各个环节的全面升级。
爱氏晨曦在养殖、研发、质量管理、生产工艺等各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中粮引进了爱氏晨曦的欧盟牧场管理体系,将“阿拉花园”质量项目引入蒙牛的日常运营中,搭建了“中丹奶业技术合作中心”,在牧场、乳制品深加工、研发、风险管理体系等领域展开全面技术合作,加速蒙牛乳业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奶源向集约化养殖发展,推动中国奶业实现高科技、高效率、高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