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安装_暖通仓-全球集采展购交易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细则明年出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6  浏览次数:99
核心提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 15日说,为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我国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充分发掘消费潜力,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努力拓展外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 15日说,为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我国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充分发掘消费潜力,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努力拓展外需。

  徐绍史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为充分发掘消费潜力,明年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

  为此,发展改革委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

  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我国将加快发展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支持4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扩大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文化、旅游 、体育等消费健康发展。

  他说,明年将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度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

  他表示,“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

  为拓展外需,明年我国将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发挥高铁、核电、通讯等大型成套装备对关联行业和服务出口的带动作用。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国内紧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徐绍史说,明年将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稳步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对外开放。继续优化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结构。推动产业境外投资。

  他说,明年我国将“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昨天,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中,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六大任务
  
  1全面放开小城市落户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2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3逐步建地方主体税种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4均衡中西部东北地区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5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6首对管理干部提要求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
  
  □解读
  
  以人为本
  
  人的城镇化可推动创新
  
  如果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过去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红利”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也将发生根本变化。分析人士认为,“人的城镇化”通过人的聚集,实现知识的聚集,从而推动创新和提高生产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国际经验教训表明,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迅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投入依赖型向生产率提高型转变,核心是加快创新步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市化产生的创意集聚效应和资源集约使用等优势,无疑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城镇与农村的区别在于聚集程度,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中,可以产生多种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社会分工效应、节省交易成本、技术溢出效应、启发和激发创新等。
  
  户籍破冰
  
  农民市民化废身份等级
  
  在城镇化问题上,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一个存在户籍界限,并且在户籍下面又衍生出五花八门不平等福利待遇的城镇化,不是真正的城镇化。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实际户籍人口城镇化还只有35%左右。中国新型城镇化本质上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改革问题,通过推动包括户籍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实现农民的真正市民化。城镇化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更是打破这种身份的严格界限,废除身份等级,使中国社会从一个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
  
  蔡昉认为,没有城市户籍、未能均等地获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农民工,已经是城镇就业的主体。作为劳动力供给主体的农民工,尚未能够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一旦撤离劳动力市场,必然给中国经济整体带来风险,甚至诱发社会风险。
  
  土地利用
  
  调用地结构盘活闲置地
  
  浙江大学杨遴杰表示,目前城镇建设用地中,5%是闲置的,40%是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镇化不一定要靠摊大饼,不需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发展城镇化。盘活存量完全足够城镇化发展用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占用耕地,就是一种犯罪。
  
  杨遴杰说,已经是建设用地的土地,从结构空间上去调整提高利用率,这是全世界共同的观点。过去,很多地方过多地将土地用于工业,低效招商引资,做形象工程做得太多。
  
  杨遴杰称,盘活城镇建设用地中低效的存量用地,关键是增值的收益如何在政府和原来的使用者间分配。以前政府只给固定补偿,导致原有使用者抵触,该换一种思路疏导,让原来的使用者主动参与盘活的过程。
  
  城市布局
  
  打造城市群解人口压力
  
  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中国城镇化路径选择,一定要摒弃乌托邦的幻想,搞小城镇,而应围绕大城市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群,形成10个全国性的,20个区域性的真正的城市群,使得这些城市群可以容纳65%以上的人口,70%的GDP规模。
  
  马光远说,人为发展小城市只会造成土地浪费,人为控制大城市也很愚蠢,只有城市群才有缓解大城市压力的功能。大城市聚集了资源、产业、就业,不围绕大城市打造城市圈,却希望进城农民到没有产业、没有资源、没有就业的小城市去,这是缘木求鱼。人为控制大城市规模,事实证明,根本就是失败的。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环境压力无法控制,只能疏散。马光远介绍,日本围绕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不仅没有剧增,反而保持基本稳定,甚至中心城人口还有减少,周围的城市承接了人口和产业,真正形成了“城市一体化”。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基本已经形成了这种格局。
  
  资金保障
  
  地方主税种有多重方案
  
  针对会议中提出的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分析,目前有几种选择方案,可以择一作为新的地方主体税种。现在企业所得税大体是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2012年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19653.56亿元,同比增长17.2%,企业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9.5%。如果将企业所得税全部或大部分划归地方,自然可以成为新的地方主体税种。
  
  根据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的要求,可以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四大相关税种共同改革,统一为新的房地产税。不过,这些应建立在先立法的基础上,明确房地产税对住宅征税的税率和范围,使得其能承担起作为新的地方主体税种的责任。
  
  另外,现在也有观点认为可将作为100%中央税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全部改为地方税,这也是一种值得研讨的选择方案。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昨天,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中,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六大任务
  
  1全面放开小城市落户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2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3逐步建地方主体税种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4均衡中西部东北地区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5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6首对管理干部提要求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
  
  □解读
  
  以人为本
  
  人的城镇化可推动创新
  
  如果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过去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红利”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也将发生根本变化。分析人士认为,“人的城镇化”通过人的聚集,实现知识的聚集,从而推动创新和提高生产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国际经验教训表明,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迅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投入依赖型向生产率提高型转变,核心是加快创新步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市化产生的创意集聚效应和资源集约使用等优势,无疑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城镇与农村的区别在于聚集程度,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中,可以产生多种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社会分工效应、节省交易成本、技术溢出效应、启发和激发创新等。
  
  户籍破冰
  
  农民市民化废身份等级
  
  在城镇化问题上,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一个存在户籍界限,并且在户籍下面又衍生出五花八门不平等福利待遇的城镇化,不是真正的城镇化。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实际户籍人口城镇化还只有35%左右。中国新型城镇化本质上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改革问题,通过推动包括户籍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实现农民的真正市民化。城镇化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更是打破这种身份的严格界限,废除身份等级,使中国社会从一个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
  
  蔡昉认为,没有城市户籍、未能均等地获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农民工,已经是城镇就业的主体。作为劳动力供给主体的农民工,尚未能够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一旦撤离劳动力市场,必然给中国经济整体带来风险,甚至诱发社会风险。
  
  土地利用
  
  调用地结构盘活闲置地
  
  浙江大学杨遴杰表示,目前城镇建设用地中,5%是闲置的,40%是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镇化不一定要靠摊大饼,不需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发展城镇化。盘活存量完全足够城镇化发展用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占用耕地,就是一种犯罪。
  
  杨遴杰说,已经是建设用地的土地,从结构空间上去调整提高利用率,这是全世界共同的观点。过去,很多地方过多地将土地用于工业,低效招商引资,做形象工程做得太多。
  
  杨遴杰称,盘活城镇建设用地中低效的存量用地,关键是增值的收益如何在政府和原来的使用者间分配。以前政府只给固定补偿,导致原有使用者抵触,该换一种思路疏导,让原来的使用者主动参与盘活的过程。
  
  城市布局
  
  打造城市群解人口压力
  
  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中国城镇化路径选择,一定要摒弃乌托邦的幻想,搞小城镇,而应围绕大城市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群,形成10个全国性的,20个区域性的真正的城市群,使得这些城市群可以容纳65%以上的人口,70%的GDP规模。
  
  马光远说,人为发展小城市只会造成土地浪费,人为控制大城市也很愚蠢,只有城市群才有缓解大城市压力的功能。大城市聚集了资源、产业、就业,不围绕大城市打造城市圈,却希望进城农民到没有产业、没有资源、没有就业的小城市去,这是缘木求鱼。人为控制大城市规模,事实证明,根本就是失败的。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环境压力无法控制,只能疏散。马光远介绍,日本围绕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不仅没有剧增,反而保持基本稳定,甚至中心城人口还有减少,周围的城市承接了人口和产业,真正形成了“城市一体化”。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基本已经形成了这种格局。
  
  资金保障
  
  地方主税种有多重方案
  
  针对会议中提出的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分析,目前有几种选择方案,可以择一作为新的地方主体税种。现在企业所得税大体是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2012年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19653.56亿元,同比增长17.2%,企业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9.5%。如果将企业所得税全部或大部分划归地方,自然可以成为新的地方主体税种。
  
  根据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的要求,可以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四大相关税种共同改革,统一为新的房地产税。不过,这些应建立在先立法的基础上,明确房地产税对住宅征税的税率和范围,使得其能承担起作为新的地方主体税种的责任。
  
  另外,现在也有观点认为可将作为100%中央税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全部改为地方税,这也是一种值得研讨的选择方案。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